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用户名:  
密  码:
当前位置: 首页>>阅读推广>>品味书香>>正文
2020精品图书推荐书目
2020-11-17 10:07 信息部    (阅览量:)

1、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是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第一位女员工芭芭拉.名托所创立的理论,是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也成为咨询行业的事实上的标准教材。

使用金字塔原理思考,有助于我们提升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表达更有逻辑性、条理性,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从而实现清晰表达、高效沟通。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类,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7c51ef52caf8882898ca577c574d4ea8-sz_36139.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表达时应该先说结论,说完结论,接下来应该讲支撑结论的分论点或者论据。上一层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总结,下一层思想必须是支撑上一层思想的论据,这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同一组思想应该放到一起,这就是归纳分组,分组后应总结一个能概述该组思想的结论,由于人很难同时记住7个以上的点,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的论述内容进行分组,形成金字塔架构,可以有效帮助记忆和理解。同一组思想之间,也是存在顺序关系的,同一组思想应该如何排序,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

关于分组的重要性,可以看看这个例子:我们要买苹果、酸奶、胡萝卜、土豆、鸡蛋、牛奶、葡萄、香蕉、白菜。是不是觉得很难记忆?如果我们分一下类,就会好记很多。可以分成水果类:苹果、葡萄、香蕉;蔬菜类:胡萝卜、土豆、白菜;蛋奶类:鸡蛋、牛奶、酸奶。

如何分组,作者芭芭拉.名托提出了著名的MECE法则,即完全穷尽无遗漏,且相互独立不重叠。MECE法则在我们分析问题时,非常有帮助,列出所有可能情况,从而从中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同一组思想之间的排序顺序的一个应用例子:你在公司年会上被抽到了一等奖,让你上台发表获奖感言,你会怎么讲?大部分人可能都是非常紧张、大脑一片空白。我们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思路来表达获奖感言,比如按时间顺序,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其实我来公司已经5年了,之前公司大大小小的年会从来没有中过奖,我一直在默默的积累着人品,等待爆发的一天。现在:今天终于爆发了,感谢老板从400多人中抽中了我,此刻我的心情真的很激动,感谢所有小伙伴们的努力工作,公司才有机会采购如此高大上的奖品。未来:希望明年公司取得更好的业绩,采购更多高大上的奖品,希望大家明年都可以中大奖,谢谢大家!

学习金字塔原理,使用金字塔原理思考和表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思路,清晰表达,高效沟通。

 

2、巴金巨著:《家》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01e48c64373c89a4336522862580e67f-sz_28543.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家,是一个很温馨、很温暖的名词,它永远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不舍的牵挂。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会有一条隐形的线,从家里一直到我们手里,永远都不会断……而巴金的《家》,却截然相反,不但没有温馨和温暖,而且还让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了。《家》是中国大文豪巴金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以作者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经历为素材,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家》的作者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和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于19041125日出生。巴金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长大,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让巴金树立了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他赴法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和伟大的文学大师鲁迅来往非常密切。巴金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集《随想录》等等。巴金拥有人民作家世纪老人等称号,于20051017日与世长辞,一代文学巨星陨落,人们无比哀痛。

《家》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高家这个封建官僚大家庭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作品以舒缓自然的生活化结构展现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全部的生活细节,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堕落,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也表现了叛逆新一代的觉醒和反抗,抒发了渴望新社会、新生活的真挚浓郁的激情。

巴金在《家》一书中以意蕴丰富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新思想却又懦弱的觉新、勇于追求爱情和新生活的觉民,激进出走的觉慧、因封建礼教而痛苦惨死的家庭妇女梅和瑞珏等等。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家》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让我们一起读巴金的《家》,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去感受祖辈们反抗封建的毅力和勇气……

 

3、现代版红楼梦:《京华烟云》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e0eeded3127e176eabe45833d5f362ad-sz_11420.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京华烟云》是华语文坛最幽默睿智的一支笔、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最负盛名的传世之作,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风云变幻的人文、社会和文化的史诗巨著,更有现代版红楼梦的美称。作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命运浮沉、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一部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小说。

《京华烟云》是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的一部伟大著作。小说仿照《红楼梦》的结构,以真挚饱满的情感、严肃而又幽默的文笔,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30年间的历史变迁,写出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一八惨案、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事件,全面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真实的社会状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爱好历史的读者们。

《京华烟云》一书集佳话、哲学、历史演义、风俗变迁、深谈、闲话于一身,再加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过渡时代的中国风貌,俨然成为了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的小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评价此书说: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三部曲之一。本书献词为: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可见,它是一部饱含深情地献给抗日英雄的巨著。林语堂先生说:诚盼此书将给予吾人以深刻的启示,将我们深植于往昔的根蒂,开出灿丽的鲜花!那么,就让我们走进现代版红楼梦”——《京华烟云》,去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去体会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

 

4、文学巨著:新儒林外史《围城》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dc9ccc340458140a8322866b04ed87db-sz_14221.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围城二字为何意?字面意思被我解释为围着的城墙或者被围住的城市。聪明如你们的各位读者,不用我说应该也知道围城的深层含义,就是被困在某种情境中无法出来,像被一座座坚固的城墙包围着,没有出路,得不到自由。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围城》,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即使没读过的人应该也都听过。城里面的人想出去,而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这本充满讽刺意味,被称为新儒林外史的《围城》,总能吸引我们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去细细品味。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钱钟书先生于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字默存,号槐聚,清华大学毕业,于1935年与杨绛女士结为连理后一起去英国牛津留学。学有所成后去到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被聘成为清华大学教授。后来由于战争爆发,他在1941年暑假开始被困于上海,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正是被困于围城的这些日子里,钱钟书先生的文学创作走向了巅峰。

《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风格的一部著作,具有独特的讽刺味道。《围城》主要描写了以方渐鸿为主人公的一群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群相。他们有的矜持自负,有的自以为是,有的优柔寡断,有的玩世不恭,有的虚伪矫情,有的懦弱守旧,有的庸俗贪财,有的心机深沉,当然也有一个乖巧简单的。他们置身于保家卫国的战争外,却处于工作、婚姻、恋爱、生活等勾心斗角的战争中。在钱钟书先生幽默风趣的笔调下,小说中独特的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用犀利的语言刻画了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们的形象。他们不参与国家战争,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却缺乏和旧社会斗争的勇气,没有远大理想,庸俗不堪。主人公方渐鸿是一个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人,他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状态,屡屡陷入恋爱、婚姻、职业等围城中,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终导致他的人生也成为一个围城。

《围城》出版后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大师级人物对其评价颇高,但也有一些批评之声。小编认为,《围城》是一部多元化的小说,它既可以作为一部对人生哲理进行思考的小说,也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它既可以作为学习美妙语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作为了解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百态的历史借鉴书籍。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围城》是一部伟大的、经典的文学巨著,总能让读者受益匪浅。入选好书榜单: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5、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四世同堂》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1aa863a5a2989f44fc539208dfba32ec-sz_14053.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四世同堂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上都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祖孙四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这就被称为四世同堂。同名著作《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著名文豪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经典文学名著。老舍先生自己评价此书时说: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

说到老舍先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大文豪,身兼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等数职。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于18992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老舍先生出生贫寒,自幼丧父,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曾担任过小学校长、中学教师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老舍先生一生中著作的出名作品很多,除《四世同堂》外,还有《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等等,被誉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等称号。文革爆发后,老舍先生于1966年因受严重迫害而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中,一代文豪随风消逝,留予世人无比的悲痛与深深的缅怀。

《四世同堂》立足于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等日军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描述了北京小羊圈胡同中祁家人四世同堂的生活,生动形象、真真切切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物的荣辱浮沉和生死存亡。小说记述了日寇侵华、北平沦陷后人们的悲惨生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也反映了人们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弘扬了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世同堂》共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饥荒。老舍先生用高超的艺术功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四世同堂》,一部歌颂了抗日战争中人们顽强抗敌的可贵精神的伟大著作,一段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一部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

 

6、沈从文美作:湘西《边城》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28594d9f6ac167af3f803eda4afc2eab-sz_16968.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且特殊的地位。《边城》一书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优美的湘西风光及淳朴的风土人情,以诗意的文笔叙述了充满诗意、朴实却凄美的爱情故事。奇美的湘西风光、奇美的爱情故事,以美丽优雅的文采向世人娓娓道来,令人无限向往、无限感叹,又无限期盼。

《边城》作者沈从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和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原名沈岳焕,笔名上官碧、璇若等。他于1902年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身上带着三个民族的血统,分别是汉族(其父)、土家族(其母)和苗族(其祖母)。沈从文14岁时曾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著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抗日战争期间,沈先生曾在西南联大和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1988510日,沈从文先生因心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边城》是沈老先生最重要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小说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主人公女孩翠翠和老船夫爷爷靠摆渡生活,身边还有一只大黄狗。茶峒城里有个洒脱大方且慷慨助人的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天保和二儿子傩送。好巧不巧,天保和傩送同事喜欢上了单纯善良的翠翠,悲剧的种子就这样发芽了。天保和傩送以唱山歌的方式向翠翠公平示爱,让翠翠自己选择。天保听过弟弟的歌声后,觉得比不上弟弟,就心灰意冷地驾船远行做生意,不幸意外身亡。傩送因哥哥的死十分自责,也离开了翠翠下桃源去了。伤心的事儿接踵而来,翠翠的爷爷也郁闷气结地在雷雨夜中去世,可怜的翠翠从此无依无靠。还好有个热心的老军人杨马兵前来陪伴孤苦伶仃的翠翠,依然以渡船为生,陪着翠翠等待傩送的归来。可是没有人知道傩送回不回来,也许他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

《边城》一书描绘了边城明净的风光,描写了边城朴实无华的风土人情,叙述了边城一个纯净却伤感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抒发了作者对湘西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在沈老优雅细致的笔调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淳朴厚道却倔强的爷爷让人敬佩,而天真善良、清纯可人的翠翠却尤其让我感到心疼和怜惜。翠翠迎来了两兄弟的喜爱,却也迎来了这个爱情的悲剧。她的感情纯洁真挚,对爱情执着专一,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傩送的归来,却更让我为之心疼!我只期盼最后傩送能想通,回来给翠翠一个坚实温暖的依靠……

《边城》,令我无限向往、无限感叹,又无限期盼的优美作品,愿大家不要错过。

 

7、路遥经典著作:《人生》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59f7399f62ccf5da63d9d6c658a4d504-sz_11874.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人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一部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背景的优秀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在农村与城市中几度徘徊的故事,亦描写了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小说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描写得淋淋尽致,给人带来一种无奈的无力感的同时,引人深思。

《人生》是真正奠定路遥创作基础的一部经典作品。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生于1949年陕北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路遥于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路遥的文学代表作有1982年发表的《人生》、1988年发表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等,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人生》一书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出生于农村却自信坚毅、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主人公高加林离开土地又回到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命运。高加林辛勤、朴实却心性极高,他不断向命运挑战却最终不得不臣服于命运。小说刻画了他这个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开篇引用的这段话,却是这篇小说的最好的一个注解。

《人生》是一部影响了千万青年的励志名篇。阿里巴巴CEO马云说: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路遥平淡但充满力量的文字,的确影响了很多很多人的人生。而同样出身于农村的我,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都极其热爱,因为在其中,我能找到深深的情感寄托与强烈的共鸣……

 

8、陈忠实经典著作:《白鹿原》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cfcb3bd303b3a5d9d157a23cefee1bcd-sz_16813.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白鹿,乃古代祥瑞之物。《白鹿原》,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老师的经典文学著作。意为平原。因小说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为背景,遂取书名为《白鹿原》。虽说白鹿为吉祥之物,但书中的白鹿村却未能得到吉祥白鹿的庇护,天灾人祸、国恨家仇,交错不断。《白鹿原》描述了从清末到建国初这半个世纪里中国农村伴随着历史变迁而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故事,蕴含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堪称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

《白鹿原》是陈忠实老师的著名代表作,1997年获得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以它为原著而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话剧等也相继出炉,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出生于西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老师发表的文学著作很多,硕果累累,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白鹿原》是一部长篇小说,以白鹿村为背景,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恩怨情仇。两大家族的祖孙几代人都在争夺白鹿原的统治权,为此纷争不断,上演着亲翁杀媳、兄弟相煎等触目惊心的话剧。再加上当时的日寇侵略、内战等社会大背景,白鹿原上王旗变幻,家仇国恨等交错缠结,反映了封建旧社会崩塌,中国人民在迎来新社会之前所经历的苦痛。因此《白鹿原》也被称为史诗般的篇章。

《白鹿原》出版后,立即畅销海内外,广大读者对其赞赏有加。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花落《白鹿原》,也是实至名归的。让我们走进《白鹿原》,品读史诗,吸取中国文学名著的精髓。

 

9、《檀香刑》:莫言巅峰之作,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ce7bc23f10057a76dd286cd539486c36-sz_9364.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用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小说中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塑造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小说以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等为历史背景,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之外,小说中也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小说增色不少。
《檀香刑》不仅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描述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一桩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而且还有一段段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表演。这是一部真正来自民间、充满想象力与震撼力、真正民族化的小说。

10、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51c6802cc7e94b5b4365c47163c49977-sz_20137.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少女时代的我,很喜欢散文中那如诗般优美的语句。读多了那些美妙的文章,竟也能写出一些东西来。还记得那些住在简陋的瓦房里的日子,是夜,窗外下着雨,雨点打在房顶的瓦片上,噼里啪啦的。大雨虽猛,房屋虽陋,躲在房间里的我,心却格外的宁静。渐渐地,雨小了,雨水随着屋檐慢慢地滴下来,一滴一滴的,节奏舒缓,让人听着格外的舒服。我喜欢这样的雨夜。每当这时,我会趁着兴致挥笔写下一两首小诗,或者静静地躺着,想着那些属于少女的心事……

当时拥抱着少女情怀的我,文字略显青涩,带有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也许是因为当时见识浅薄,以为散文就是这样子的,没有想到它也可以融入那么深层的历史文化韵味,并且带着如此苦涩的味道,直到我遇上余秋雨老师的经典文学名著——《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全书共有37篇。余秋雨于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是我国著名作家、美学家和中国文化史学者,也是世界级文化学者,入载了《世界名人录》和《国际著名学者录》等。余秋雨先生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和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余秋雨老师一生硕果累累,著作无数,获奖无数,《文化苦旅》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文化苦旅》一书中作者借莫高窟、三峡、洞庭湖、江南小镇等祖国山水和名胜古迹来探索历史,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的真谛。这里有荒无人烟、沙尘飞扬的大漠,这里有凄美迷蒙、柔和秀丽的小桥流水,这里有深邃苍凉的历史,这里有被拷问的的文化人格与良知。在这里,余秋雨老师会带领着大家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到的见解向我们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兴衰。他会让我们感叹,他会让我们思考,他会让我们惊醒,他会让我们品尝华夏文化那辛酸苦涩的味道。就让我们走进《文化苦旅》的世界,去亲身感受这份独特的、苦涩的文化之旅。入选好书榜单: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11、余华巨著《活着》: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3b2ba9e33793a467da1609ed5b387573-sz_10902.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最近,赵宝刚导演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北京青年》正在热播,偶然间听到它的片头曲,名字叫《活着》。歌里唱道:生活啊生活,离不开折磨……这就是生活,就这么活着吧。我们离不开生活也难免犯错。爱过了错过了伤过了痛过了,也曾失落过,到最后你还是会爱上这生活……” 听到这首歌,激起了我想看看这部电视剧的冲动。活着,就这么活着。我不禁想问,怎样活着?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换句话说,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就这样涌入脑海。当然,当问题出现在脑海的时候,大脑也会随即寻找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于是我联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余华的小说《活着》,小说的理念是活着的本质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充满辛酸血泪的沉重人心的小说。在介绍小说之前,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作者。余华,当代著名作家,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迁居浙江海盐,现定居浙江杭州。在其青春成长期间,学习了一回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从文后先后发表了很多作品,被翻译为多种文字,畅销国内外,对社会的影响颇深,因此也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奖项。《活着》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

《活着》叙述了在中国三四十年代时,一位地主少爷福贵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后在为母求医的路上误打误撞被国民党抓去充当壮丁,最后成为共产党解放军的俘虏。返回家乡后得知母亲早已去世,可爱的女儿也成了聋哑人,但还好,他的儿子聪明机灵,活泼可爱。然而,命运很残酷,悲剧逐渐来袭。之后的日子里,他经历了人世间莫大的痛苦,他的妻子、女儿、儿子都相继离去,从此与他阴阳相隔,只剩下一头老牛陪伴在他身边。《活着》向人们揭示了人活着的本质,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中主人公福贵承受了人生中的巨大苦难,洒下了无数的泪水,但依然没有绝望,因为他还活着。活着,就这么活着。没有希望,没有绝望,就这样活着,直到生命终结。

读完《活着》,我们会很揪心、很沉重。但同时,发人深省。《活着》会让我们发现,我们现在遇到的挫折失败是多么的不值一提;《活着》会让我们发现,眼泪是富有多么深厚宽广的意义;《活着》会让我们发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活着就好,活着真好!

 

12、举世闻名的爱情复仇故事:《呼啸山庄》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8bd7d45def61d4a2d5b9d1df0c591620-sz_20293.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艾米莉·勃朗特的著名代表作。书中讲述了一个浪漫纠结的爱情复仇故事。《呼啸山庄》通过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卷,勾勒出了在这个畸形社会下扭曲了的人性的恐怖。《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最奇特的小说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是著有《简爱》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著有《艾格尼斯·格雷》的安妮·勃朗特的姐姐,在勃朗特三姐妹中的老二。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她生于1818730日,却在1848年因病逝世。她在人间仅仅活了30年的时间,而她的小说和诗歌却在人间活了近200年,并将一直高调地活下去。《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一部小说,却稳稳地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除了这部世界经典名著之外,她还给世人留下了193首诗,被称为英国天才型的女作家。

《呼啸山庄》以女管家埃伦·迪安的口吻讲述了这个纠结的爱情复仇故事。复仇者希斯克利夫原是乡绅恩萧先生收养的孩子,与恩萧先生的女儿凯瑟琳青梅竹马、相亲相爱。而恩萧先生的儿子亨德雷因嫉妒父亲对希斯克利夫的宠爱,在恩萧先生去世后,百般迫害希斯克利夫。凯瑟琳虽与希斯克利夫深深相恋,却不得不嫁给画眉田庄的年轻主人林顿,于是希斯克利夫愤然出走。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富贵回乡,开始了对亨德雷和林顿两家的疯狂报复,致使凯瑟琳在痛苦中死去。最后,希斯克利夫复仇成功,却始终无法从对凯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亡。

在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愤慨、同情的笔下,复仇者希斯克利夫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残酷的迫害下,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学会了勇敢地反抗。他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虽悖于常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恨,是爱的异化这个理念。小说的结尾处做了这样的安排: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我想,这便是对爱与恨的最美的诠释。《呼啸山庄》全篇都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浪漫的艺术气氛,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评价《呼啸山庄》时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把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而英国进步评论家阿诺·凯特尔说,《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呼啸山庄》虽是才华洋溢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留下的唯一的小说作品,它却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的灿烂星群中永远绽放着独特的、闪着异彩的光辉。这部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这部完美地诠释了爱恨情仇的奇特小说,冲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世界,让我们的灵魂都为之颤抖不已……

 

13、英国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8bd44a007c46f9123151e9901723c65b-sz_21540.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代表作,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经典小说,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傲慢与偏见都不是好的性格品质,在这部男主人公达西傲慢,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存在偏见的小说故事里,男主和女主究竟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挣脱傲慢与偏见的束缚,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呢?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早期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简·奥斯汀,于17751216日出生在英国斯蒂文顿小镇的一个牧师家庭里,一家人过着小康、祥和的乡居生活。简成长在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中,所以她的作品并没有触及到重大的社会茅盾,而是更多的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由于她为爱而婚的婚姻观和一段浪漫却无果的爱情经历,简·奥斯汀终身未婚,而把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到文学创作中。她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作了一部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主要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等。她的文学作品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她也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1817718日,简·奥斯汀与世长辞,享年42岁。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于1813年发表的第二部著名小说,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通过描写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之间因为傲慢与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和其他三对配角的婚姻故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待婚姻的庸俗和愚昧的态度,反映了作者不为金钱而结婚,不把婚姻当儿戏,只为爱情而结婚的婚姻观,也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更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自尊心,却对达西先生充满偏见;达西是个高富帅,风度翩翩,却又偏偏骄傲无比。这两个人的爱情之路曲折迂回,深深地吸引了读者们的眼球。两百年的时间,依然没有抹掉《傲慢与偏见》的风采与魅力,时至今日,它仍给读者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

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说: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我个人认为,《傲慢与偏见》总体来说,是所有小说中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

如果我们要远离傲慢与偏见,就必须先品读英国最伟大、最经典、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因为它会使我们深受启迪,收获多多。

 

14、世纪的流行小说:《月亮和六便士》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b3ff28fc71a6d05fca9fd5004e004f03-sz_13994.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于1919年创作的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写作题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讲述了一个中年证劵经纪人舍弃了美满的家庭和稳定的工作,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这部作品出世后曾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他于1874125日出生于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是个英国驻法使馆的律师。毛姆小时候父母英年早逝,被伯父接回英国抚养长大。毛姆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和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1897年开始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毛姆的著名代表作有戏剧作品《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和短篇小说《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等。毛姆晚年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荣誉团骑士,于19651215日在法国里维埃拉去世,享年91岁。

《月亮和六便士》一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英国证券经纪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他已年到中年,举止得体,事业有成,他的妻子温和优雅,两个孩子活泼可爱。然而,有一天,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先生弃家出走,不辞而别,只为了心中的绘画理想。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他来到了远离文明、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并在那里找到了灵魂的宁静和绘画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幅震惊后世的杰作。

《月亮和六便士》通过描写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的追梦历程,作者毛姆带领大家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继而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在《月亮和六便士》这个书名中,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代表了现实社会,人们在仰望月亮的时候常常会忘了脚下的六便士,这就是梦想与现实关系的最好比喻。

《月亮和六便士》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文字叙述震惊文坛,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让我们跟随毛姆的脚步,走进《月亮和六便士》,学习毛姆,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审视人生……

 

15、震惊文坛的经典名著:《简·爱》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6892498de975bb0a1e952460a994d689-sz_30871.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曾震惊文坛,轰动一时,至今历经百年之久而长盛不衰。《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它描述了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和世俗抗争,勇敢地追求自身尊严和爱情的感人故事,使无数人深受影响,特别是追求独立、平等和尊严的女性朋友,更是把它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作品。夏洛蒂于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一个穷牧师,母亲早逝。她有两位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的两个妹妹分别是创作了《呼啸山庄》的艾米莉·勃朗特和创作了《艾格尼斯·格雷》的安妮·勃朗特。三姐妹都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一并驰名文坛,并称英国文学史上的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在八岁时和两位姐姐,还有妹妹艾米莉一起被送进了一所类似孤儿院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她们饱受痛苦。因为第二年伤寒风行,夏洛蒂的两位姐姐不幸去世,父亲就再也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夏洛蒂15岁时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因赚钱养家而在这个学校当教师。1838年她离开学校去有钱人家里做家庭教师,饱受歧视,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家庭女教师的辛苦与屈辱。最终,她回家和妹妹们一起投身于文学创作的事业中。在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巨大成功后,不幸的事情却一再发生。夏洛蒂·勃朗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都相继因病英年早逝,因此她深受打击。为了暂时遗忘内心的悲痛,她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文学创作中。夏洛蒂·勃朗特一生中仅写了四部小说(即:《教师》、《简·爱》、《谢利》和《维莱特》),却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地位。1855331日,39岁的夏洛蒂带着腹中尚未出世的婴儿不幸离开了人间,留给世人无限的遗憾和惋惜。

小说中的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子,她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在冷酷无情的舅母家,但舅妈抛弃了她,把她送到苛刻的慈善学校去。她在那里惴惴不安地度过了六年的学生生涯和两年的教师生活。十八岁那年,她受聘到一个有钱人的家庭里当家庭教师,认识并爱上了主人罗切斯特。她摒弃世俗的眼光,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答应嫁给罗切斯特。就在婚礼进行时,她知道罗切斯特已经疯了的前妻还活着,于是选择离开。后来,罗切斯特失去了财富,身体受到了火灾的严重摧残,处于绝望的边缘。简·爱却回到了他的身边,与他结婚,与他一起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简·爱》是一部反响巨大的书。书中的简·爱富有激情,积极向上,独立自主,不屈服于世俗的压力,勇敢追求平等、尊严和爱情,为爱情为人格甘愿抛弃所有,具有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简·爱》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返璞归真、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犹如一杯冰水,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经典作品,一部毋庸置疑的世界名著。这个拥有尊严、寻求平等、追求真诚的爱情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内心却极具坚韧的女子,成为了世上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也感动了世上无数的男男女女,激励着大家为追求心中的美好而不懈努力。入选好书榜单: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16、《天黑前的夏天》——史上最好读的诺贝尔文学奖杰作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35796cf1a9542489402c2e4f199dc588-sz_15146.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天黑前的夏天》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最好读的诺贝尔奖杰作一部让女人找回女人感觉的杰作,被《纽约时报》誉为不仅是多丽丝·莱辛最好的小说,也是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知名的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继弗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原名泰勒,于1919年出生于波斯,即现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家境贫寒。多丽丝·莱辛少年时因眼病辍学,在家自修。她16岁时开始工作,先后做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工作。多丽丝·莱辛婚姻生活不顺,经历了两次离异,共有三个孩子,生活较为贫困。1950年,她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出版,莱辛从此一举成名。多丽丝·莱辛勤于写作,著作等身,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都有佳作。1973年,莱辛的里程碑力作《天黑前的夏天》隆重面市。1974年,又一部重磅作品《幸存者回忆录》出世。莱辛曾获得毛姆文学奖、英国皇家文学会荣誉奖等几十项文学大奖,2007年,因为多丽丝·莱辛在文学世界的巨大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用女性思维想象与表达的文学作品。小说刻画了一位中年女子在某个夏日里来临之时,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小说的主人公凯特二十年来都料理家庭的一切事务,她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是,当丈夫和儿女都忙着计划各自的暑期行程的时侯,她突然怅惘若失,顿觉万分悲凉。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不知道该如何承载这可有可无的角色?于是,在疑惑彷徨中,她走出了家门,踏上了属于自己的回归自我的旅途。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众多著作中最好的小说。女人一生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我将身归何处?我将心归何处? 我将魂归何处?《天黑前的夏天》用几段清新的文字,没有赘言,没有可省略的段落,却完整地回答了这个女人思索一生的问题。它是一部最负气却又最动心的作品, 一部最没有抱负却又最自然的作品,一部用一个女人的故事,让天下女人心有所动的作品……

《天黑前的夏天》,史上最好读的诺贝尔文学奖杰作,继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是天下女子都应该了解的佳作,天下男子和子女更应该精心品读的经典作品。

 

17、关于苦难的世界名著《悲惨世界》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16cd0de03300f00f3dd6840dd6c0821e-sz_88355.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经典名著,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伟大作品、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著,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在深度和广度上要有突出的表现。在广度上,描述了拿破仑战争期间和之后十几年的社会万象,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作者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原型、场景、社会现象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考察,雨果讲述每一个社会局部,都有着新闻记者似的准确,田野调查般的详实,作品几乎是一部拿破仑时代关于巴黎的百科全书。从构思到成书,历时30年,作者命运起起伏伏,社会也发生巨大改变,既为作者积累丰富的材料,也让作者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在深度上,作者对人类苦难和人性有着触达灵魂的思考,《悲惨世界》被誉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在人性的思考上,中国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和欧美相差甚远,希望国人可以多读世界名著。

金庸大师的《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说,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差,杨康成了人人唾弃的卖国贼;一念之上,杨过成了神雕大侠。很多作品中,坏人总是极坏的,从里到外都是坏的;好人总是极好的,常因为好的过头而吃了坏人的大亏,让读者虐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为非黑即白,事实上世界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灰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人,一个人作恶,很多时候,社会负有很大的责任。《悲惨世界》主角冉阿让本是一个贫困的市民,老实本分的养家糊口,具有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直到社会让他失了业,和姐姐一家饿了肚子几天,为了救活7个外甥,跑到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被判入狱5年。出于对司法的不信任,冉阿让多次越狱被抓回,前后一共在牢中做苦役19年。19年的牢狱生活没有让冉阿让往好的一面改变,反而变得仇恨一切,不相信任何人,变成一个孤独而凶狠的男人。

出狱后,冉阿让因为一张带有犯罪记录标识的身份证,被社会视作危险人物,天下之大,没有容身之地。我又走到另外一家客店。他们对我说:滚!这家不要我。那家也不要我。我又到了监狱,看门的人也不肯开门。我也到过狗窝。那狗咬了我,也把我撵了出来,好象它也是人似的,好象它也知道我是谁似的。我就跑到田里,打算露天过一宵。可是天上没有星。我想天要下雨了,又没有好天主阻挡下雨,我再回到城里。最终,好心的主教米里哀收留了他,称他我的兄弟,并把招待客人才用的银餐具拿出来,与他共进晚餐,留他住宿,让冉阿让19年来第一次睡上了床。当天夜里,冉阿让再次犯罪,偷走了主教用餐的银器,第二天早上被警察押回主教家里。结果主教说,!您来了!我真高兴再次见到您。我得提醒您,您把烛台忘记了,它和别的东西一样都是您的,您可以变卖200法郎。为什么您不把那对烛台和餐具一同带走?”。主教 的谎言救了冉阿让。警察走后,主教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对我所做的允诺,您用这些银器是为了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冉阿让,我的兄弟,你已经不是恶人了,你是在善人一方的了。我赎的是你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主教抛弃法律,为了信仰和道德,做了伪证。宁愿自己承担教撒谎和不诚实的罪过,也要拯救冉阿让的灵魂,践行了信仰中的一个更高准则,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主教感化了冉阿让,冉阿让决定重新做人,走上灵魂救赎之路。

冉阿让改名换姓,化名马德兰来到偏远小城,凭借玻璃首饰工厂发财致富。马德兰一直没有忘记主教的期望,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的工厂招人条件只有一个:做诚实的男子。做诚实的姑娘。他自己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为穷人和慈善话费了上百万法郎,扩建医院,修建学校,建立贫儿院,设立老人和残疾人救济金,工厂开设免费药房。德高望重的马德兰做上了当地市长。为了救一个被压在马车下的农民,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和生命危险,钻到马车地下用背扛起马车。

沙威是一个曾经见过冉阿让的警察,他一直怀疑马德兰就是冉阿让,并暗中调查,虽然目睹马德兰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一旦证实马德兰就是冉阿让,沙威就会毫不客气的将马德兰抓起来投进监狱。几年过去了,沙威一直没找到证据,直到他听说冉阿让已经入狱并经过亲自确认,沙威认为自己怀疑马德兰是冉阿让,作为底层军官,严重冒犯了马德兰,请求马德兰将他革职。沙威正直、直率、诚实、铁面无私、敬业,又毫无同情心、残忍,是统治者制定的社会秩序的坚决维护者,沙威的冷酷,很大程度上由于是现行制度的冷酷和法律的严峻。他认为一个人要是犯了罪,一辈子都是罪犯,不会改变。他的追求就是把他眼中的那些罪犯——游民无赖,小偷,杀人犯,妓女之流全都送进监狱,送上断头台,永世不得翻身。对下层人民冷漠无情,觉得下层人民都是渣滓;对上层社会宽容,认为上层社会神圣不可冒犯。绅士调戏妓女芳汀,芳汀与绅士厮打在一起,沙威以冒犯绅士的罪名,无情的判芳汀入狱6个月,不顾芳汀入狱后孩子无人照顾,不惜与市长顶撞也要把芳汀送进监狱。而他奉命监视起义的大学生时,对掌握的大学生情况迟迟不报,有着精英思想,觉得大学生是上层社会的人,是社会栋梁。自从冉阿让从主教家里出来,沙威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捕冉阿让,他一直对自己信奉的信条坚信不疑。最后,在监视起义者时,沙威被起义者发现并被捕,是冉阿让救了沙威的命,沙威开始对自己一辈子信奉的正义发生了动摇。当沙威再次抓到冉阿让时,沙威放了他。放了冉阿让,亵渎了法律,亵渎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信仰;但是沙威不承认冉阿让的品质高尚,做了很多好事,抓他又是卑鄙的。正义和法律不在一体,沙威手足无措,往日确信的事物在一一崩溃,头脑中的秩序乱套了,可遵循的教条消失了。沙威投河自尽了!沙威以死表明自己忠于自己的职守,当旧制度不能适应新社会,沙威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与旧社会一起消亡。

马德兰从沙威口中得知冉阿让入狱之后,知道有人代己受过,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决定做一个诚实的人,投案自首,救出无辜的冉阿让。马德兰又成了冉阿让,被判终身苦役。后来冉阿让在一次做苦役的过程中,冒险救下一个船员,并故意掉入海中,乘机逃脱。从卑鄙的德纳第夫妇手中救出小女孩珂赛特,与小珂赛特相依为命,过上被沙威追捕的逃亡生活。两人建立父女感情,冉阿让视珂赛特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珂赛特让冉阿让明白了爱。虽然冉阿让舍不得离开珂赛特,还是让珂赛特嫁给了革命青年马吕斯,并给他们夫妇留下自己所有的50万法郎的财产,而马吕斯对冉阿让的误会和珂赛特婚后对冉阿让的忽视,让冉阿让在痛苦中迅速老去,在冉阿让最后的几个小时,知道真相的马吕斯带着珂赛特来到冉阿让身边,马吕斯说,听到了吗,珂赛特?他说,我要原谅他!你知道他对我做了什么吗,珂赛特?他救过我的命。他把你给了我。在做完这些之后,在救了我的性命之后,在把你给我之后,珂赛特,他自己又怎么样呢?他牺牲了自己。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而我是个什么人?一个忘恩负义之徒!对我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样一个残酷的人,这样一个罪人,他却说:谢谢!’珂赛特,我终生为他鞠躬尽瘁也报答不尽他的恩情。街垒,阴沟,火坑,污水沟,他都闯过了。他为了谁?为了我,为了你,珂赛特!他背着我,让我远离死难,可他自己承受着一切。珂赛特,他是位天使!”

《悲惨世界》是一部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史诗,也是一部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雨果将人类的一切不幸统称为苦难。冉阿让的贫穷、牢狱与逃亡、珂赛特年幼受苦、芳汀被逼良为娼、通烟囱男孩的流浪、福舍勒旺老无所依、小嘉弗洛斯的饥寒交迫、忠于法律而跳河自尽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有代表的人物,无论是他们物质还是精神的苦难,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已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18、温馨美丽的经典童话:《小王子》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21ee76ed50e1becc079a50c341850bf7-sz_14226.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小王子》是法国著名作家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创作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是一部充满诗意而又温馨美丽的经典童话。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作品通过小王子所经历的各种历险故事,以天真孩子的眼光揭示了成人世界的空虚、盲目和愚妄,表达了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和对真善美的讴歌。《小王子》出版以来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是法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

天真纯洁的小王子原本住在一个小行星上,陪伴着他喜爱的小玫瑰花。有一天,小王子认为玫瑰花很虚荣,于是他离开了她,踏上了遨游太空的旅途。小王子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在每个行星上的他都看到了让他忧伤的事情,他觉得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后来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忧伤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但是地球上的人也不能让他感到快乐,他觉得人类太缺乏想象力了,于是他越发地思念他的小玫瑰花。后来,小王子遇到了一只小狐狸,并与它成为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它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务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送给了小王子。小王子用这个秘密成功地与一个遇险的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找到了生命之泉,最终回到了他的小星球,回到了小玫瑰花的身边……

在《小王子》一书中,作家安东尼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空虚、孤独与寂寞,抒发了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于19006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是一名空军飞行员,又是一名作家。安东尼喜欢冒险和自由,将生命都奉献给了法国航空事业,同时,他也钟情于探索灵魂深处寂寞的文学创作。1944年,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他飞上了湛蓝的天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小王子》以飞行员为叙述者,凭借小王子的游历故事暗讽了成人世界的荒唐和虚伪,用凝练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写出作者对于爱,对于人生的深刻体会与感悟,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小王子》表现出来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闻名于世,触动了亿万读者的心灵。

小王子说:夜里,你要抬头仰望满天的星星,我那颗实在太小了,我都没发指给你看它在哪儿。这样倒也好,我的星星,对你来说就是满天星星中的一颗。所以,你会爱这满天的星星……所有的星星都会是你的朋友。这温柔、童真、却充满哲理的话语,究竟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呢?答案是不可计数的……

作者安东尼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会是你吗?

 

19、歌德宏篇巨著:《浮士德》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186037a92b09beb93105750e8b24d50b-sz_21711.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浮士德》是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继《少年维特之烦恼》之后苦心创作的文学巨著。它是一部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浮士德原是德国传说中的占星师或是巫师,相传他为了换取知识和青春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以这个古老传说为题材,歌德反其意而为之,用诗剧的形式展示了浮士德自强不息、广阔、深邃而崇高的一生。

《浮士德》作者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也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最为著名、影响最深远的文学巨著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

《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为了追求全新的生活,不惜将灵魂抵押给魔鬼墨菲斯托,要魔鬼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而作为交换,浮士德一旦认为自己得到了满足的时候,他的灵魂就将归魔鬼所有。魔鬼墨菲斯托使用魔法,让浮士德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并拥有一番奇特的经历。他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酸楚,经历了沙场奋战与国家治理,经历了人生的荣辱,最后,他想移山填海,在沙滩上建立人间乐园。就在他沉浸在未来的美好想象中时,情不自禁地表示自己将满足,而这个时候,魔鬼就要夺取他的灵魂,结果他的灵魂却被赶来的天使救走了……

《浮士德》是一部诗体悲剧,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创作而成的宏篇巨著。书中描写了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他追求知识,满腹经纶,却派不上用场;他追求美好的爱情,却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他追求政治,却为爱情葬送了前程;他追求艺术和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他追求社会理想,却在满足的呐喊中失去灵魂,倒地而亡。《浮士德》以诗剧为体裁,涉及神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音乐和政治经济学,反映从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揭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历程。《浮士德》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发展史

歌德的《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称为欧洲的四大名著。它虽是悲剧,却抒发了人们对未来的远大美好的理想,表现了人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被视为近代人的圣经

 

20、著名文豪歌德巨著:《少年维特之烦恼》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9fa5c8ad7d249c6aebafbcddf6b75975-sz_18710.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少年维特之烦恼》(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是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创作的文学作品,也是第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它的成功给歌德带来了一生的名誉和财富。《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书信体的方式讲述了少年维特怀才不遇,为爱所困的伤感故事。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一问世即风靡了整个欧洲大陆,迅速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歌德全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于1749828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父亲是帝国议会的成员,母亲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所以歌德从小就在优越的教育环境中长大。歌德很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他创作诗歌、戏剧和散文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歌德同时是一名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而且擅长绘画,是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浮士德》。183232211点半,这位在世界文学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歌德,离开了人世间,还留下了著名的遗言多些光!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书信体小说,其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小说描写了向往自由和平等的年轻的维特在一个风光优美的小镇里认识了美丽少女绿蒂,并深深的爱上了她。少女绿蒂也喜欢维特,但是她却早已和阿尔贝特订了婚。于是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之中。为了摆脱困扰,维特离开了那个小镇,想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天不遂人意,当时的社会充满着地位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维特在那个官场腐败、市民庸俗、贵族傲慢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受挫,于是他回到了绿蒂身边,却发现绿蒂已和好友阿尔贝特结婚了。在怀才不遇和爱情失败的双重打击下,绝望的维特决定举枪自尽,以死殉情,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之所以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带有自传色彩,是因为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以歌德自身的恋爱经历为原型,而维特的自杀则是以他的同事耶路撒冷因为巨大的爱情上的不幸而自杀的故事为原型。《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凭借新颖的书信体形式,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把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抒写得淋漓尽致。此书勇敢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表现了一种抨击陋习、摒弃恶俗的叛逆精神,具有进步的时代意义。这部于1774年问世的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经历了两百多年而魅力依旧,畅销不衰,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入选书单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小书的影响是巨大的、惊人的、很好的,因为它产生的正是时候。是的,这本小书在世界上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并影响了全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当之无愧。

 

21、世界著名家世小说:《荆棘鸟》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630279e61f8dc5d0561ecf8c74ef26e7-sz_17474.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美丽、气派,一生只唱一次歌,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它的一生都在执着不停地寻找着荆棘树,等找到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时,便会不顾疼痛地把娇小的身体扎进去,然后在血泪中放声歌唱。歌声凄美动人、婉转如霞,让世间的一切都黯然失色。歌声终止的时刻,也是生命终止的时刻。荆棘鸟以惨烈的悲壮塑造永恒的美丽,给世人留下一段悲怆的绝唱……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创作的一部举世闻名的家世小说,被誉为继《飘》之后最成功的家世小说和爱情传奇,后人称之为澳大利亚的《飘》。小说以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为历史背景,描写了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克利里家族一家三代长达50多年的故事。梅吉是克利里家族中一位美丽的少女,跟随家人移居到澳大利亚,遇见了英俊帅气的神父拉尔夫,两人产生情愫并相爱。但是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为了前途他离开了梅吉,内心却极度矛盾和痛苦,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深深地爱着梅吉。作品以他们俩的爱情为主,展现了一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荆棘鸟》一书以清新婉约的文笔描写了一个生动曲折的悲情故事。书中既有苍凉悲壮的荒蛮广漠风光,又有细腻感人的凄美爱情,引人入胜并直击人心。它是作家考琳·麦卡洛最为著名、最为畅销的文学代表作。作者考琳于193761日出生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曾从事旅游业、图书馆、教书等多种职业,后来成为一名神经病理学家。考琳·麦卡洛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她喜欢摄影、音乐、绘画等,开始文学创作后,她凭借《荆棘鸟》一举成名,并有多部力作陆续出世。

因为爱和命运这个主题,《荆棘鸟》成为一部富有魅力的经典小说。作者考琳通过克利里家族沧桑的历史和纠结的感情历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就像将身子扎进荆棘的那只鸟,以疼痛和生命为代价,才换来那短暂却永恒的天籁之声。

富有诗意的《荆棘鸟》一问世即跃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并迅速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小说。《荆棘鸟》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的绝世爱情,让世界人们为之感动,为之落泪。最后的最后,历经沧桑、满头银发的拉尔夫神父死在了梅吉的怀里,却在最后的那一刻,忘记了梅吉……曲终鸟亡,人死情灭,留给世人的只有那声声叹息。而那声声叹息,却也是最深切的表白——坚守爱情,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

 

22、当代文学经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4b2b608671b2f00c14c7c071f5f882e5-sz_11190.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你让所有的乌云都退散,所有的花儿都绽放。所有迷失了路的羔羊都能找得到家,都能够找到心的方向、心的天堂……”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巴西著名作家保罗·柯艾略的经典文学作品。书中讲述了一个牧羊少年寻找宝藏的艰险历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68种语言的版本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畅销于160多个国家,是唯一一部全球销量超过3500万册的当代文学经典,并荣获了33项国际大奖,享誉世界,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当代少有的一部世界性的伟大作品。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名牧羊少年,他连续两次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中的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巨大的宝藏。于是,圣地亚哥在撒冷之王的指引下,卖掉了他的羊群,踏上了寻找宝藏的艰险旅程。他一路向南,跨过波涛汹涌的海洋,穿越死亡之海撒哈拉沙漠,历经艰险,一路上披荆斩棘,勇敢向前,奇遇不断。最后在一位炼金术士的指引下,圣地亚哥克服身心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到达金字塔前,并悟出了宝藏的真正所在……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文字,将哲学沉思、宗教奇迹、童话寓言熔为一体,感动了天下无数的人。这部伟大著作,让作者保罗·柯艾略闻名世界,成为唯一能够与马尔克斯比肩,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保罗·柯艾略于1947年出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年轻时的他因为性情叛逆而被送进精神病院三次,也因反对政治独裁而进过监狱。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保罗·柯艾略博大悲悯的心胸和无限的才华。从《朝圣》开始,他的18部作品陆续被翻译成71种语言畅销全球,影响巨大,获奖无数,2007年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当今世界年轻读者的最佳小说,是几十年一遇,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经典名著。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教授说: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脚下,但我们却需要通过九死一生的寻找,才会有所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将深刻的哲学理念与童话寓言相结合,深入浅出,使无数读者懂得了做人的真谛,获益匪浅。

美国总统克林顿说:我女儿切尔西向我极力推荐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它,我会把它推荐给希拉里。”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个足以改变读者心灵一生的寓言,一个发人深省、纯美动人的童话,让我们跟着牧羊少年的脚步,去寻找属于我们的真正的宝藏吧!

 

2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百年孤独》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50fb23244dd1453dd492da690419745f-sz_22815.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百年孤独》是是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影响最为巨大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凭借此著作的巨大影响奠定了世界文学大师的地位,获得了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和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小说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全名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2736日出生在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后迁居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他于1947年考入波哥大大学法律系,并开始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第二年因内战而辍学,进入报界任记者多年。1961年后马尔克斯移居墨西哥,从事文学、电影、新闻等工作。1982年因《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担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一职。同年由于哥伦比亚地震而回到祖国的怀抱。马尔克斯于20061月宣布封笔。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主要有《枯枝败叶》、《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苦妓追忆录》等。

《百年孤独》一书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代表作。小说以新颖的倒叙手法通过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来展现马孔多小镇从产生到兴盛,再到衰落和灭亡的百年历史,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风云变幻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百年孤独》的故事情节十分丰富离奇,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小说融入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众多神秘因素,把现实和虚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绚丽无羁的想象构造出一个神话般的瑰丽世界,成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青年作家贾飞对其评价颇高,称除了《红楼梦》,鲜有作品与其媲美。《百年孤独》把奇迹和现实交错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那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那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那深刻到可怕的人物形象,无一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百年孤独》于1967年问世,立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马尔克斯也因此一跃而起,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更因此著作独到的艺术成就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蜚声文坛的世界级作家。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随着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的手稿,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马孔多镇就被飓风刮走,从此消失不见。而布恩蒂亚家族百年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文化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却深深地留在了读者的脑海里。这部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孤独、了解孤独、品味孤独。《百年孤独》,非常值得大家去仔细研读。入选好书榜单: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24、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8de6957fa483483279b4a1b3fec2adfa-sz_23642.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只给你三天的光明,三天后你将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这三天拥有光明的日子,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我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在当下能想到的就是把至亲至爱的那些人的容貌深深地刻在脑海里,接着是看一看世界上最美好的景物和风光。假如给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三天光明的日子,她又会干些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起看看海伦·凯勒的答案,感受生命中那无与伦比的坚强意志、感恩情怀、以及温暖的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带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于1880627日出生在塔斯喀姆比亚,她在19个月的时候得了猩红热,从此耳朵失聪,双目失明。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和寂静世界里,她开始自暴自弃。然而上天并非如此的无情,他派了聪明、善良、耐心的天使——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凯勒的身边。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的指导和细心的帮助下,海伦重新振作起来,她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变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学会了下棋、滑雪、骑马,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毕业,成为一个掌握五种语言的学识渊博的著名作家与教育家。为了给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海伦·凯勒游走于世界各地,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因为她的坚强毅力、感恩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海伦·凯勒于196861日与世长辞,令世人无比悲痛与怀念。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由海伦·凯勒著作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我的老师》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译而成的自传性文学作品。书中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它是一部伟大的励志书籍,被誉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假如拥有三天的光明,海伦·凯勒说第一天要看善良、淳朴的人,特别是要深深地凝望她的莎莉文老师,记住她身上的一切;第二天,她要看日出和研究变化无穷的光,看看有名的艺术馆;第三天,她还是继续看日出,因为这是见到光明的最后一天……

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失聪失明的海伦·凯勒凭借其顽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震撼了世界。她的一生都在黑暗寂寞中度过,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光明,留下了伟大的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读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从中获取莫大的鼓舞和勇气,然后坚强地走上未知的人生道路……

 

25、纯净素雅的《瓦尔登湖》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5adc7b6ead648862dca09de1ed772e10-sz_14750.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著名散文集,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伟大著作。书中记述了作者梭罗独自一人隐居瓦尔登湖畔,身心融入大自然,在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梭罗把两年零两个月的隐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一些千奇百怪的思考全都记录在这本书中。梭罗是寂寞的,所以《瓦尔登湖》也是寂寞的。但这本寂寞的作品却又是健康向上、纯净素雅的。细细品读此书,你将获得心灵上的纯净和精神上的升华。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诗人、改革家和自然主义者。梭罗于18177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村,183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从事教师一职。在教书期间,他和哥哥约翰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艾伦,艾伦拒绝了约翰和梭罗,后来哥哥约翰因病不幸早逝,这两件事成为梭罗一生的痛,从此他再也没有爱上过任何人。1941年梭罗弃教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代表作有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梭罗虽毕业于哈佛大学,但他却向往平静、自由、简朴的自然生活。他于186256日因肺病去世,享年45岁。

梭罗的全部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而写成的,在他的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瓦尔登湖》 记录了梭罗1845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独自度过的一段隐居的田园生活。文章自然朴实,简练有力,却思想深刻,内容丰厚,意义深远,生动的语言下埋藏了深邃的意境。

《瓦尔登湖》于1854年出版,寂寞的著作出世时也是寂寞的,它没有引起轰动,而是迎来了冷落和讥评。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梭罗及其著作《瓦尔登湖》才被世人广泛地认识和传颂,成为了世界名著。《瓦尔登湖》不仅处处闪耀着哲理的灵光,而且充满了高山流水那样的自然境界。品读此书,你将会走进一个纯净素雅的世界。

在喧闹、物欲横行的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安静祥和的乐土,而澄明恬静的《瓦尔登湖》将是一个不错的心灵栖息之地。这本超凡入圣的好书,那亲近自然的思想,将让你的灵魂得以升华。

 

26、美国文学经典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b6cb824a9fe0ad93ee7afea364e5a0e7-sz_12357.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名代表作,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写16岁的坏孩子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愤怒与焦虑的内心世界,说出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引起了大中学生的强烈共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麦田里的守望者》开了当代美国文学心理现实主义的先河,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全名为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于191911日出生在纽约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里。1936年塞林格于军事学校毕业,1942年从军被派往欧洲参与反间谍工作,1946年复员,回到纽约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塞林格一生发表了20多篇小说著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说,而于1951年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则让他一举成名。成功之后的塞林格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过起了隐居生活。2010127日,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91岁。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里的16岁的叛逆男孩霍尔顿·考尔菲德,他讨厌上学,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游走在纽约城里三天。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伪君子。于是他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想去穷乡僻壤里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最后因为天真可爱的妹妹而终止了行动。回家后他生了一场大病,被送进了疗养院。

塞林格以犀利的洞察力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无聊、烦闷、焦虑、复杂的内心世界,既写出了他受环境影响而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人公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受到青少年的普遍认同。一时间,青少年们纷纷模仿霍尔顿的言语、行动和穿着,就像模仿少年维特一样。

《麦田里的守望者》凭借颇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独创一格的语言特色、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和小说的悲剧色彩,赢得了世人的赞扬,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纽约时报》评价此书说: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展现了青少年复杂的心理世界,引起了广大青少年的巨大反响,也成为了不少成年人理解年轻一代的珍贵钥匙。欲探索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欲消除两代人的冷漠隔阂,皆请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入选好书榜单: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27、经典爱情巨著:《飘》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a265a5844df8d71a78ecbe89c0074b55-sz_22811.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飘》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米切尔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短短的一生中唯一的文学作品,更是她笔耕十年创作而成的史上最经典的爱情巨著。小说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女儿思嘉与几个男子之间的爱情纠葛和她当时的生活遭遇,同时描绘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以《飘》为原著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荣获第1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经典爱情剧,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飘》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她于1900118日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里,曾担任《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一职。米切尔从小耳濡目染,对美国南北战争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决定创作一部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米切尔历经十年的勤奋耕耘,《飘》(《Gone with the wind》)终于于1936年问世,立即畅销美国,并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玛格丽特·米切尔凭借《飘》一书获得了1937的普利策奖和1939年的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不幸的是,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49年因车祸去世,只留下了《飘》这一部文学巨著。但即使如此,这一部《飘》却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飘》中的主人公思嘉是塔拉庄园主的女儿,她魅力无穷,是一个争强好胜、贪婪冷酷却聪明能干的女孩。她爱慕英俊的阿希礼,但阿希礼却与媚兰结了婚。在思嘉劝说阿希礼与她一起私奔被拒时,认识了为人不择手段的瑞德。然后,南北战争爆发了,南方社会陷入了动荡中。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了重振塔拉庄园,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问题,她利用爱情和婚姻获得资金,艰苦创业,终于重新振兴了家业。由于她始终对阿希礼念念不忘,同样冷酷却真心爱她的丈夫瑞德对她非常失望,决定弃家出走。而当思嘉发现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的时候,却为时已晚了……

《飘》不但生动地描述了女主人公思嘉的爱情绝唱,而且充分展现了美国佐治亚州内战时期、重建时期的动乱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爱情故事曲折蜿蜒,引人入胜。《飘》自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是公认的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经典爱情小说。入选书单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世上无完人,《飘》中的思嘉虽然自私自利,但也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也许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只是她醒悟的稍微有点晚,没有好好珍惜真心爱她的瑞德。同样倔强却不肯示弱的两个人,爱情之路注定是艰辛无比的……

 

28、美国文学经典:《丧钟为谁而鸣》

 

说明: http://img.xiumi.us/xmi/ua/2lGPS/i/c47775eb023515c0e2353110e83c7eb5-sz_18342.jpg?x-oss-process=style/xmorient

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要为本土应卯……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以1936年初秋到1939年春的西班牙内战为写作题材,讲述了一个美国青年参加志愿军并为西班牙人民献出年轻生命的感人故事。这部精彩的小说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被无数读者推崇和喜爱。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著名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海明威凭借其在文学上的杰出造诣获得了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

《丧钟为谁而鸣》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说,但故事情节极为紧凑,全部发生于三天之内。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原本是大学里的西班牙语教师,对西班牙有着深厚的感情。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负责在敌后搞爆破活动。在一次反攻炸桥任务中,他与地方游击队取得联系。在战火纷飞的三天时间里,罗伯特·乔丹陷入了爱河,经历了爱情与职责的冲突,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最终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为了掩护战友而独自留下阻击敌人,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丧钟为谁而鸣》以独特的叙事手法、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丰富多彩的对白,将故事娓娓道来,一气呵成。在此同时,海明威在作品中插入了大段的内心独白及回忆,让罗伯特·乔丹这个主人公形象变得生动丰满而栩栩如生。

在那战火纷飞的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丧钟为谁而鸣》细腻地呈现了罗伯特·乔丹这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轨迹。面对生与死的矛盾、爱情与职责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罗伯特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呢?这只有进入到书中的世界里去才能找到答案了。

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鸣……”

 

29、追风筝的人

 

说明: https://p1.ssl.qhimg.com/dr/220__/t0186d5e955505df308.png说明: https://p1.ssl.qhimg.com/dr/270_500_/t01e915d917fee6757c.jpg?size=400x567

《追风筝的人》清新自然,以新写实的笔法,诉说着温情与残酷,美丽与苦难,它不仅仅展示了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也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斯坦这个古老国家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斯坦人,这才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但是这部小说不仅如此,它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民族、国家的读者,撼动读者内心纤细的情感,是因为它讨论了关于人性和人性的拯救问题,这是现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其实,人性的救赎是这部小说的核心价值。

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一旦进入读者视线,就具有了独立客观的意义,不管作者的主观创作有没有意识到那些意义的存在,并不能否认它的客观价值。风筝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象,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跳出了一般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和社会那种互相影响的从属关系,儿子与父亲、人和祖国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纠缠,逃不出宿命的天空。

 

关闭窗口
   
  常见问题 更多>>
· 1.读者借书期限...
· 2.如何找书?借...
· 3.如何还书
· 4.如何使用我的...
· 5.如何续借或转...
· 6.自己的一卡通...
  网站导航
央视网 | 百度
人民网
当当网 | 沂蒙书屋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荆楚理工学院图书馆